时间:2023/12/16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白癜风能治了吗 http://m.39.net/baidianfeng/qzzt/bdfnzhm/

“仁义礼智信”为儒家“五常”。孟子说:“恻隐之心,仁也;羞恶之心,义也;恭敬之心,礼也;是非之心,智也。”

一、“仁”

“仁”在《论语》里多次出现,“仁”的思想是孔子提出的,是儒家的核心思想。

“仁”的本义是亲和,是孔子所说的“爱人”,是孟子所说的“恻隐之心”。

孟子提出“仁者爱人”。但“仁”不是对所有的人都给予爱,而是有智慧的爱。

孔子说:“未知。焉得仁?”。没有智慧,怎么能成就仁德?“唯仁者能好人,能恶人。”真正有仁德的人,能喜好人也能厌恶人。

真正的仁者,不以个人偏私、“小我”好恶来爱人,而是与人民同好恶,与天理同好恶。

二、“义”

儒家的“义”是什么呢?孔子认为:所谓义,就是“适宜”。也就是说每个人的行为符合周礼和道德,就是“义”。

孟子进一步将“义”阐述为:“义”就是人的“羞恶之心”,也就是对于自己丑恶的言行感到羞愧,对于他人的丑恶言行感到憎恶。

再通俗地说,义者,就是合德、合仪、合规之人。做事合乎道德,合乎礼仪,合乎规矩。

《中庸》里“义者,宜也,尊贤为大。”

所谓义,就是说人们相处应该适宜得当,儒家重视周礼,所以“义”以尊敬贤人最为重要。

三、“礼”

“礼”来自于周礼,周礼是周文王的儿子周公提出的礼乐制度,是国家的典章制度,也包括宗教仪式、社会习俗、礼仪规范等。

孔子的“礼”是对周礼的继承和发扬。孔子时代,周礼已经是礼崩乐坏,孔子一直希望恢复周礼,曾多次入周向老子请教周礼,希望用周礼来构建一个仁爱、和谐、有序的社会。

“礼之用,和为贵”,礼的作用在于使人与人、国与国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。

后来孟子、荀子也都主张遵从礼来治理国家,使国家和社会变得和谐美好。

四、“智”

智:“智者,知也,无所不知也。明白是非、曲直、邪正、真妄,即人发为是非之心,文理密察,是为智也。”

一个有智慧的人是能够明辨是非、曲直、邪正、正妄、真伪的,是能洞察事物之理的。一个人有了对事物是非的认知,才有正确的行为,这样的人就是智者。

孟子说:“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”有了分辨是非的能力,才是智慧的开端,才能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。

五、“信”

“信”即诚信,意思是对自己的承诺过的事情负责任。儒家把诚信作为人的基本道德,孔子说与人交往要“言而有信”,治理国家要“敬事而信”。

但孔子又对子贡说:“言必信,行必果,硁硁然小人曰。”

说话一定讲诚信,做事一定坚定果断,这样的人是耿直固执的小人,。当然这里的“小人”非品行恶劣之人,小人在古代指没有文化的平民百姓。

孟子也说:“夫大人者,言不必信,行不必果,惟义所在。”意思是大德之人,说出去的话不一定信守,行为不一定坚决果断,唯有道义要坚守。

为什么孔子和孟子又说“言不必信”呢?

显然孔子说的“言而有信”信守的是道义,是天理,如果是背弃道义,违背天理的“信”,可以言不必信。换句话说,如果是在执行的过程中,发现誓言是错误的,那还要信守吗?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wuchangzx.com/wcsgr/11921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