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4/4/17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十佳医院 https://yyk.39.net/hospital/89ac7_labs.html

文化属性篇

读完《遥远的救世主》这本书的感觉,就像书里讲的一样,感觉自己的灵魂被人扒拉了一下。甚至有读者说,彷佛一位渴了很久已经麻木的人忽然喝到了一口甘甜的井水后,终于知道渴了,知道找水喝了一样。

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情节和细节描写都是一流的,但最让人惊叹的还是这本书对一些文化问题的深刻思考,比如文化属性,宗教信仰或者说人的得救之道是什么,爱又是什么这三个问题。而这三个问题最终都指向一个问题,那就是什么是天道?

那么首先我们来聊聊文化属性。我摘抄了书中原文如下:“我们这个民族总是以有文化自居,却忘了问一句:有什么文化?是真理真相的文化还是弱势文化?是符合事物规律的文化还是违背事物规律的文化?任何一种命运,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,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。”“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皇恩浩大的文化,它的实用是以皇天在上为先决条件。中国为什么穷?穷就穷在幼稚的思维,穷在期望救主、期望救恩的文化上”

在我看来,这里包含至少四方面的问题,第一、文化是什么,作用是什么,文化属性是什么?第二,什么是强势文化,什么是弱势文化?第三、老祖宗给了我们什么文化?第四、我们该如何看待我们的文化,文化属性和人的关系是什么?

一、所谓文化,说简单一点就是众生相,说空泛一点就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共同作用的产物,说具体一点到个人就是我是种地的,我就主要处于种地文化。如果我是种地的你却说我拥有的是摆地摊文化,那指定是不成立的。

文化的作用是什么,就是指导我做出符合我文化属性的行为。我的文化属性是种地文化,我的文化就不会指导我整天去琢磨哲学,除非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给你开了一扇天窗,让你觉得你想思考宇宙和生命的最终奥义了,你才会有可能逐渐改变甚至脱离原有的种地文化属性。

这也就是如果你不知道你是你,那么你就还是你,如果你知道你是你,那么你就已经不是过去的你了。如果你以为你知道了你,但是行为产物还是过去的你,那么你其实还是过去的你。

二、那么什么是强势文化,什么是弱势文化。原文内容如下:“强盗的本质是破格获取,破格获取与直接获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。你们没有自信与强者在同一个规则下公平竞争,这只能说明你是弱者,因为弱势文化所追求的最高价值就是破格获取。”所以弱势文化就是追求以破格获取为最高价值的生存哲学。

通俗的说,乞讨、靠人情关系、行贿、诈骗、抢劫等都算是弱势文化,这样的文化必然是站不住脚的懦弱生存文化,是见光死的软脊梁逃避文化。那么什么是强势文化?那就是与之相反的物竞天择、优胜劣汰,自己站起来追求进步的尊重客观事实和规律的文化。

比如中国神话的燧人氏钻木取火相比于古希腊普罗米修斯盗火、中国传说的大禹治水相比于基督教诺亚方舟拯救万灵免遭水灾,就是典型的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对比。

三、那么老祖宗给我们的都是强势文化么?显然不是,如果是,现在天下第一还轮得到漂亮国?要看清这一点,要从过去统治阶级的文化支撑和他们选拔人才的方式就能看出端倪。传统封建王朝的文化支撑是儒家文化。而选任官员主要有三个途径,一个是考四书五经的科举制度;二是举荐;三是戍边熬工龄。

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和礼,但实际操作上儒家文化是被统治者在统治过程中一边用长幼有序、男尊女卑之礼将等级压迫合理化,一边提出仁爱思想束缚人们不得诉诸武力反抗,否则就是大逆不道,祸乱朝纲来严重阻碍人们解放思想,发展生产力的压迫手段工具。

而家族世袭的帝位和选贤任能的方式更是充斥着王权至上、血统之上、关系至上的思想糟粕,以至于人民依仗的青天大老爷实则多为关系户、酒囊饭袋,庸才傀儡,否则也不至于谈及科举我现在只能想到范进中举而别无他物。

甚至于今天仍有个别家庭信奉三纲五常、三从四德的荒唐礼数,依然有人保有人情社会、当官的就是高人一等的铁饭碗这样的低级懦弱竞争观念。这就是传统期望救主、期望救恩、期待皇天在上的救世主文化。殊不知,自己硬不起来,给别人送再多印度神油也没用这件事。

那么老祖宗给我们的都是弱势文化么?显然也不是,否则中华文化早在世界历史千年的演进中黯然退场了。刘邦一介县派出所所长在萧何、张良和韩信的帮助下死缠烂打战胜了根正苗红的项羽,最终建立汉朝;司马迁面对宫刑面无怯色,后在坚忍与屈辱中,站着写完了史家绝唱《史记》;李白一生壮志未酬,却并不影响他留下“白也是诗无敌,飘然思不群”的美名;朱元璋两度乞讨,颠沛流离,却在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际果断应征,南征北战终成一代帝王。

综上为我们发现,文化属性虽然有强弱之分,有高低差别,但人是会进步的,人是会发展的,人不必因为处于弱势文化或低级文化而自怨自艾或怨天尤人,而是应该像那些坚强不屈的先贤一样,坚持本我。努力去寻找一扇窗,不断发展和进步,这也符合物竞天择,优胜劣汰的客观实在规律。

但是既然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都是生存哲学,那么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强势生存文化呢?为的是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生活在强势文化氛围中,这样当他有一天面对弱势文化侵扰时就能坚决果断地说不,而不是通过苦苦思索寻觅来坚定自我。如果不懂这句话什么意思,想想当年为什么那么多汉奸应该就能明白一二了。这就是《遥远的救世主》这本书中关于“文化属性”带给我的思考和感悟。

人的得救之道

宗教信仰的真相是什么?人的得救之道是什么?宗教信仰存在的意义是什么?人们修行的前途又在哪里?中国人缺失信仰么?

这五个问题里,第一个问题信仰的真相,书中讨论如下:

”基督教相信,太高的道德平台需要太高的教育、太深的觉悟和太复杂的炼造过程,是一道靠人性本能很难迈进的窄门。于是,基督教便有了神与人的约,有了神的关于天国与火湖、永生与死亡的应许,让凡夫俗子因为恐惧死亡和向往天堂而守约。这是智与善的魔术,非读懂的人不能理解。但《圣经》告诉世人了,要进窄门。”,“佛教以次第而分,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,道法如来不可思议,即非文化。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,善恶本有人相、我相、众生相,即是文化。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、以幻制幻的善巧,虽不灭败坏下流,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。”

#文化属性#

事实上,基督教和佛教的最初创始理念,都是为普罗大众寻找一条超脱得救的道路。但是修行精深的大师,不可能和穷苦大众解释得清楚大爱、上善、因果、天道等,这些有信难证的理念,毕竟这些都无法产生近期利益,都是不能当饭吃的东西。所以在教义传播过程中,无论是出于信徒的崇拜美化,还是政教思想的控制,都需要产生天堂、地狱、成佛、轮回等这样的说辞。

降低信众入教门槛,让人们出于恐惧地域或向往天堂而向上向善,这样既方便教众扩张,也不耽误有慧根的信徒在向善的路上修得正果。这也就是文中说的虽然这种手段是以贪制贪、以幻制幻的善巧、不灭败坏下流,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。

当然我们知道,导人向善只是宗教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,最重要的是宗教文化关于宇宙万物、因果天道的思考与解释。虽然近现代宗教文化有明显潮落的势头,但是历史上宗教文化对于民众教育、哲学研究等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。因为只有向无量道法不断趋近,才能真正洞悉万灵得救之道,从而达到精神上的寂空涅槃,即所谓修得正果。

第二个问题,那么人的得救之道究竟是什么呢?原文如下:

“弱势得救之道,也有也没有。没有竞争的社会就没有活力,而竞争必然会产生贫富、等级,此乃天道,乃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。无弱,强焉在?一个‘强’字,弱已经在其中了。故而,佛度心苦,修的是一颗平常心。”

这就是说众生之苦根本上是无可避免的。社会要发展就需要活力和动力。有动力必然会有竞争。有竞争必然会有差别。有差别必然会有等级分化。有分化必然酝酿歧视甚至压榨。

物竞天择,优胜劣汰,从来如此,毕竟从来没有强者必须照顾弱者的基因设定,一切都是为了短期或长期、个体或整体的利益发展罢了。既然众生之苦从来有之且无可避免,那人的得救之道就只剩下那颗平常心了,须知月圆月缺、潮起潮落、世事无常、悲喜如是本无分别,当来则来,当去则去,皆有因缘注定,随心、随力、随缘。

人的得救之道实则是为心找一处安歇之地,一念天堂,一念地狱皆在心间而不在生前死后,心得安处便是天堂,心得救的每一秒都有意义,且与他人无关。

第三个问题,那既是如此,宗教还有存在的必要么?

原文中智玄大师沉默不语,静静地看着丁元英,过了许久黯然感叹道:“得智的得智,化缘的化缘,烧香的烧香,坐禅的坐禅。”

大师的意思正是丁元英所回答的,各尽所能,各取所需。无论是悟道还是求心安,众生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,不会关心认知以外的问题,所以宗教既然能让你有所归宿心有所安,化缘烧香和得智坐禅,孰优孰劣谁又在乎呢?

第四个问题,修行的前途又在哪里呢?

关于修行的前途,原文中说,“你的前途在哪儿?就在无明众生,众生没有真理真相,只有好恶,所以你才有价值。觉悟天道,是名开天眼。你需要的就是一双天眼,一双剥离了政治、文化、传统、道德、宗教之分别的眼睛,然后再如实观照政治、文化、传统,把被文化、道德颠倒的真理、真相颠倒过来。”

这就是说,修行的前途在于不断提高觉悟,前辈修行的终点,就是后辈慧根的起点。承前启后,培养出的后辈便能在剥离了传统政治、文化、道德、宗教等有形之术后,仍然保持无形之道,这样才有能力如实观照,将传统束缚里颠倒或扭曲了的黑白矫正过来。

第五个问题,中国人信仰缺失么?说心里话,在看《遥远的救世主》之前,我可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缺失,毕竟我就是一个没有传统意义上信仰的年轻人,我喜欢没有信仰的自由却也经历着信仰缺失的迷茫。

但是看了这本书之后我觉得,中国人是有信仰的,而且是一种很高级的信仰。因为没有传统宗教的束缚,所以我们对个人道德和个人追求进行了更自由地探索,而这种探索是基于科学、民主的,而科学和民主就是前辈先烈修行的终点,我们修行慧根的起点。所以我们用这样的慧根去看待传统的宗教文化等束缚,无疑是开了天眼去看,所以我们可以甄别并选择出更科学更优更符合发展的文化、道德或者其他。

综上,信仰的目的是得救,得救的目的则是让进步和发展的天道永续,这就是我关于《遥远的救世主》这本书中关于宗教信仰和得救之道的感悟和想法。

什么是爱?

什么是爱?爱是一种情感。既是一种情感,就具有一种力量。相比于人的其他情感力量,喜、怒、哀、惧、恶、欲而言,爱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绝对的正义,只代表对生命无条件地呵护与眷顾之情。如果这份感情里掺杂了任何杂念,那便不是爱。狭义上我们的爱,可以主要粗劣地分为父母之爱,君子之爱,男女之爱(不特指生理性别),自我之爱。《遥远的救世主》对以上这四种爱都有演绎。

一、首先是父母之爱。我觉得文中可以用在有关父母之爱的描述如下:”我相信你的思辨,你是站在你所能把握的条件上判断我的前途,但那是你的,不是我的。如果我不是我自己的,而是你的,那就不是我爱你了,那是你自己爱你自己,也就没有爱了。”,”芮伟峰并不真正理解女儿的幸福和满足,也不真正理解芮小丹在丁元英心里的分量。”

父母之爱,是双向的。首先是父母对子女,正如文中所说,即使父母是无条件衷心为子女规划未来,那也只是父母单方面自以为是的爱。是自己爱自己的自私行为,这自私里有时候甚至还包含着虚荣、虚伪与愚昧,并没有真正从子女的本位出发。

更有个别父母,以为用父母的身份左右子女成年后的决定,包办子女的婚姻等是天经地义的。殊不知这根本经不住实事求是的拷问。首先,子女来到世间,父母并没有经过子女的同意,子女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或者家庭。所以出生这一点,就事论事,两两相抵,并不存在谁亏欠谁。

其次,父母辛苦抚养儿女,这是天然的债务,子女以赡养老人为回报也是天经地义的,无可争议。但是父母仅以抚养儿女一事,便要求取得子女成年后诸事的决定权,便是扭曲概念、无所根据的。想想古代的三纲五常,女子无才便是德概念就是这方面典型荒唐代表。

当然,子女作为新生代,和父母有代沟是很自然的事情,站在子女的角度上希望父母开明前卫,也是自私的,毕竟这对父母来说是超纲题目。所以,父母子女之爱,需要在抛开那些有根有据的天然债务以后再谈,那个时候剩下的无根无据、无招无式的爱,才是真正的眷顾与羁绊。

二、君子之爱。文中关于君子之交的描述,我觉得最贴切的当属:“君子之交淡如水。”这句话。芮小丹和肖亚文,欧阳雪。丁元英和韩楚风等。君子之爱更胜于惺惺相惜,君子之间之所以是淡如水,正是区别于小人之交酒肉亲.

是不以利益为绑定的锦上添花关系,反之是患难见真情的雪中送炭关系。君子之间生怕相互麻烦,造成困扰。但是,君子之交是即使多年不联系,只要需要便能倾囊相助的人。

因为相交的君子,皆是那些真心欣赏你,希望你平安顺遂的人。就像丁元英帮助韩楚风妻子处理妻弟事件,丁元英帮朋友,根本不想落下人情,或者对他们造成困扰,是真正从对方困境出发,予以帮助。

三、男女之爱,不特指性别上男女。男女之爱,文中有关描述有:“接受彼此,就意味着需要重新构建生活模式,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。”,“你是一块玉,但我不是匠人,你要求的,是一种雄性文化的魂”,“有招有术的感情,招术里是什么不去论它了。没招没术的感情,剩下的就该是造物主给的那颗心了”

男女之爱,我觉得是难度最高的爱。喜欢很简单,相互吸引也很简单,在一起有新鲜感、欢愉感就可以。但是爱一个人意味着爱他全部,意味着你需要在包容对方的同时和对方一起重新构建生活模式,不奢求回报,不奢求永恒,否则那就不是爱,或者说,我们传统意识里的婚姻并不是爱。

即使满足以上苛刻的条件,你还需要保持和对方一致的成长速率,还要在这份爱里保持清醒,不掉进贪嗔痴恨得陷阱,最后能落一句我是真心拥有过,都是圆满了。所以爱出了是无尽的责任和包容,更是那颗造物主给的纯净得心。

所以对觉悟要求这样严苛的爱,只有天国的女儿才配有,也就是芮小丹才有。凡夫俗子拥有的大多是愚妄之爱,零碎之爱,甚至不是爱,所以如果你拥有爱,请珍惜,请成长,请保持自我。

四、自我之爱。芮小丹的自杀是每个读者心里的意难平。文中说这件事给每个领导和同事的心理都带来了一个感情上的矛盾,每个人都明白芮小丹的做法,避免了一切后续事情的发生,没有事迹、没有病房、没有慰问,她的死使她不会成为任何人的负担。

自我之爱,我认为是这些爱中我们必须面对的。芮小丹的死我觉得就像她的朋友肖亚文说的,她已经被芮小丹那种超然、豁达的生死观深深地感动了,能够从容地跨越这一步需要许许多多因素的组合,需要超越常人的境界。

人生一世,她尽职尽责,活出自我,骨子里是一种傲然的气节,敢爱敢恨,当来则来,当去则去。也许不自杀可以活下来,但是不是以她想要的姿态活下来,这世间她想要的已然拥有过,所以与其往后为至亲至爱添麻烦,不如让自己的生命在这一刻,以自己的方式化作永恒。

这就是自爱,就是自己定义自己的一种尊严、气节、傲骨、风格。这就是天国的女儿的觉悟,不需要别人看懂,也不需要别人理解。

最后,看过这么多的爱之后,我们必须遗憾地承认,除了自我之爱以外,其他所有的爱,即使爱的一方是全身心投入的,也无法改变被爱的一方并不能或不应该全盘接受,这件事实。

毕竟你我永远是两个独立的冷暖自知的个体,尤其是双方境界不同之时,就更要小心把握这份爱,否则一旦失去初衷,就只能落个多情却被无情扰,甚至因爱生恨的下场。另外很重要的一点,初级的爱,是易逝的,是需要不断加强和保鲜的。

举个例子,再亲密的恋人,再心心相惜的朋友也会经历时间、世间的考验,变得冷漠、麻木甚至厌烦。你能说以前的感觉不是爱么?你能说现在的状态是爱么?我相信,过去那些美妙时刻,彼此之间一定是纯粹的爱,我也理解,现在的形同陌路甚至剑拔弩张,一定不能称之为爱。

只有找回那个真正为彼此着想的心,不断加强这份爱,才能把初级的爱,修炼成大爱。这期间不能排除,我们可能会为此经历放手和释然,但如果这样的目的,是为了彼此更好的成长,那也不能说这不算爱。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大爱不爱。

综上,爱的本质是无条件地给予,而非索取和得到。爱是纯正的正义。因为爱,我们才觉得美好。爱,出自心灵,出自本然。是生命最美最自然最渴望的情愫和状态。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或事物的珍重、眷顾和牵念。是对世界的怜惜和悲悯。愿你也永远被爱、拥有爱。

如果你也喜欢文史,想了解哪个历史人物,或者想交流哪本名著的读后感,就留言给我吧!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wuchangzx.com/wcsxw/12366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